1. 首頁
  2. 大牛說
  3. 為什么零跑要給5000名工程師拍大合照?

為什么零跑要給5000名工程師拍大合照?

圣誕節(jié)這一天,零跑汽車創(chuàng)始人朱江明用自己的個人視頻號發(fā)了一個小紀錄片,談的是為什么他們要在九周年之際,給零跑的 5000 位工程師拍一張大合照。

這張大合照,我在它家微信公眾號上找到了截圖。哪怕因為微信原因被壓縮了,那些截圖放大了看,上面每一位工程師的表情依然清晰可見——有人比了 V 、有人在笑著、也有人格外嚴肅。再夸張點,有些人的青春痘都都被拍了下來。

拿這事跟相熟的零跑朋友去打趣,他反問我,覺不覺得這張合照與這條紀錄片,其實是零跑長跑九年的縮影?

圖片

他的這個反問,其實帶著一點驕傲,還帶著一點考校的意味。

當然,他有資本驕傲,也有考校的理由。

畢竟,零跑當下的月銷已經(jīng)突破四萬、周交付也突破了一萬,躋身新造車銷量榜的前三,甚至開始了跟華為、理想的爭奪。

按照朱江明在 12 月 24 日內部信中的說法,則是:「2024 是零跑豐收的一年,公司經(jīng)營愈發(fā)穩(wěn)健,現(xiàn)金流持續(xù)為正并向好發(fā)展,離盈利的目標越來越近,全年銷量近 30 萬臺,超額完成年度目標….」

而從「不被看好」到跑到「領跑」的位置,業(yè)內也開始反復追問零跑到底做對了什么?

于是,過去這個周末,我重新去審視了那張合影與那條九分多鐘的小視頻,甚至更多,試圖找到一些新的答案。

圖片

偶然必然

先說下看完照片和紀錄片后的第一感覺——「斗志昂揚」!

圖片

是的,無論是合影中人的面貌,還是出現(xiàn)在記錄片中的關鍵角色,很明顯都是打了勝仗后才有的特質。

譬如,負責電池產(chǎn)品線的宋憶寧就在視頻中斬釘截鐵地說:「零跑走到現(xiàn)在的話,我認為不是偶然,而是必然。」

再譬如,負責 A 產(chǎn)品線的蔣峰就對未來充滿了期待,并補刀了一句:「因為成功可以復制」。

圖片

而在聽到這些話時,我突然想起了上面這張圖。

在過去十年間,中國的這一輪新造車運動,數(shù)得出名字的新造車品牌幾乎都在上面了(個別品牌有錯),總計有 54 家。但及至今日,剩下的不超過 20 家,甚至真正還有生命力的不超過 15 家。

但如果將時間拉回到 2018、2019 年,讓媒體、讓大家去選誰會存活下來,誰又能跑到新造車的前三?

實事求是的說,選擇零跑的,在當時一定是極少數(shù)的。

排在它前面的,除了高舉著互聯(lián)網(wǎng)造車,融到了大筆錢的蔚小理,還有傳統(tǒng)汽車精英打造的威馬、愛馳、拜騰、天際等等。

圖片

零跑當時很不起眼,很難!不起眼、很難到什么程度?

在大合照的紀錄片中,最長的一段個人獨白給了當時負責融資的敬華。

她回憶說,19、20 年整整兩年,零跑是沒有任何一筆資金進入的。那一年,負責公司融資的她,見了所有能見到的投資人(后來朱江明透露是 89 家),但是得到的答復都是 NO。

最刻骨銘心的一次,是她用了一個小時向投資人講述公司的所有情況,結果投資人雖然很客氣,但卻表示他們不看整車。

時隔五年,在回憶當時情形時,敬華依然忍不住流淚,說當年她非常委屈,但還得表現(xiàn)得很輕松,說「現(xiàn)在的確大家不看好整車,但是我們在三電方面也很強?!?/p>

這也是為何,向來在媒體報道中自信滿滿的朱江明,這次也會在視頻中哽咽,說回看 15 年照片時,他還真沒什么白頭發(fā),而過去這 9 年確實艱辛,甚至沉默許久后,補充了一句:「只有自己知道」。

圖片

圖片

開船的人

那這樣的艱辛,零跑到底是怎么度過的?

紀錄片視頻中,負責整車產(chǎn)品線的曹力給了一個答案:「開船的人沒有放棄,你作為一個水手為什么要放棄?」

圖片

憨厚的負責電驅產(chǎn)品線的巫存甚至很直接:「我那時候堅信只要老板堅持,我們是沒有問題的,因為我們知道老板有錢。」

朱江明在視頻中也第一次透露,當時他們(股東們,主要是他和傅利泉)決定,三年之后如果沒有融到資,就自己掏錢給大家發(fā)工資。

而在很長一段時間,當零跑發(fā)不出工資的時候,每個月如果錢不夠,他和傅利泉兩個人就按照比例把錢投進零跑。

這段故事,現(xiàn)在來看,當然是佳話,但在創(chuàng)業(yè)的邏輯里,其實有點說不通——因為,老板有錢固然非常重要,但卻并不代表創(chuàng)業(yè)必然能成功。事實上,在這一輪新造車中,比零跑有錢的品牌有很多很多。

真正的原因是什么?

我們去找更多的內容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三天后的星期六,也就是 12 月 28 日,零跑放出了一個新的視頻:「楊瀾對話朱江明,零跑九年新能源創(chuàng)業(yè)故事?!?/p>

圖片

在這場兩人對話中,朱江明透露了兩個關鍵:一個是零跑是如何做到好而不貴、物超所值產(chǎn)品的;另一個,則是他們在 2020 年就決定要做增程了。

圖片

底層邏輯

先說第一個。

朱江明是 CTO 出身,所以曾多次表態(tài),表示零跑不擅長于講故事,他也不是余承東,搞流量是搞不過的。他們始終只專注一件事:堅持全域自研,打造極致品價比的產(chǎn)品,也就是好而不貴,物超所值。

圖片

但是,「好而不貴」其實一件很難的事情,它取決于企業(yè)的整體效率、自研技術能力、供應鏈管理水平等等多方面因素。

站在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,「不貴」是要合理利潤的,如果是負毛利,那就是無意義的價格戰(zhàn)了。

而在跟楊瀾的對話中,朱江明說出了自己的底層邏輯。

他認為電動汽車其實已經(jīng)是電子產(chǎn)品了,而電子產(chǎn)品就要遵循摩爾定律,也即是 18 個月性能倍增。如果不做自研,用供應商的模塊化產(chǎn)品,那么就很難平臺化,很難快速迭代。

「只有自研、自己制造,才能真正做到好而不貴、物超所值?!?/p>

圖片

譬如,零跑的 C16。

北京車展上,朱江明說 C16 是 20 萬價格區(qū)間內的滿配產(chǎn)品。而市場上缺這樣的產(chǎn)品,不是別人看不到,而是很難做到。

「每一款產(chǎn)品的定價,我們幾乎貼著成本,可能很多友商也貼著成本,但為什么零跑能做到成本結構比別人優(yōu)?」

他自問自答說,因為全域自研,60% 左右核心零部件是零跑自研的, 同平臺車型零部件通用率也達到 88%,「如果跟友商比,他們完全是負毛利,我們還有微利。」

又譬如,零跑最重要的自研關鍵技術之一 CTC 電池。

圖片

在紀錄片中,負責 CTC 研發(fā)的宋憶寧回憶到,早在 2016 年零跑汽車剛剛成立時,朱江明就找他,拿諾基亞與蘋果手機舉例子,問能否做集成式的電池包,不要做可拆卸的。但那時,他們連可拆卸的都沒做好,「怎么可能,想都不敢想?!?/p>

到 2018 年,朱江明又找他,宋憶寧說,他們就開始就大膽想,最終通過四年的時間,在 2022 年 4 月份發(fā)布了零跑的 CTC 電池包。

而光這一項自研技術,就讓零跑多出了 1500 快到 2000 塊的成本空間。

圖片

更快一步

再說第二個。

朱江明告訴楊瀾,他們是在 2020 年 10 月的一次高管會議上,就決定要做增程的。

圖片

這一時間點,太令人吃驚了。

因為,當時理想 ONE 雖然已經(jīng)取得不錯的成績,但增程路線是不是能走通,依然爭議不休。甚至連歐洲人當時都跳出來,說增程是一個落后的技術。

直至 2023 年 1 月的??谲囌梗袠I(yè)才開始廣泛討論:增程或者插混,是不是自主品牌又一個機會窗口?

而哪怕許多企業(yè)已經(jīng)在 2022 年投入了研發(fā)資源,增程或者插混車型的批量上市,也要去到 2023 年的下半年。

但在 2023 年 3 月,零跑就已經(jīng)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增程動力車型 C11。

一年九個月后回看,這個時間點頗令人驚嘆,因為它比行業(yè)推出產(chǎn)品的平均時間還快了三到六個月。

譬如,吉利銀河的 L7,算是快的,但上市時間也去到了 2023 年的 5 月 31 日。

C11 快跑拿到的這三個月或者六個月,放到今天來看,意義極為重大。它讓零跑贏得了三到六個月的窗口期,在 20 萬價位贏得了「品價比」的消費者心智,進而才有了現(xiàn)在月銷過四萬。

圖片

「公司內部如果達成一致,就一定要堅決執(zhí)行,而不是說我有什么想法,我有什么想法已經(jīng)不重要了,因為給我的指令就是要干這個活,那我就干?!?/p>

負責 D 產(chǎn)品線的李維超,在紀錄片視頻中則這樣描述了零跑的協(xié)作與敏捷。

圖片

從未離席

從跟楊瀾的對話,回到零跑的大合照和記錄片上。

圖片

我們數(shù)了下在紀錄片中出現(xiàn)過的人頭,大概有曹力、宋憶寧、巫存、周徐寧、周洪濤、郭大州、莫承銳、李維超、蔣峰、聶志福、孫劍峰、敬華、虞舒悅、陶峰、趙志定等等。

有些人是第一次見到,有些人則已經(jīng)見過多次。

如果說「斗志昂揚」是我們對這條片子的第一印象,那么「成長」則是他們帶給我們的第二印象。

為什么說是「成長」?

圖片

因為第一次見到的人暫且不論,那些曾經(jīng)見過的零跑人,與他們第一次亮相時的「青澀」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。

回看零跑過去幾年的重要發(fā)布會,除了朱江明和曹力兩位主力演講選手外,其他核心研發(fā)團隊負責人——從宋憶寧、巫存到周徐寧、周洪濤等等,大致都是從 2023 年 1 月開啟自己「舞臺生涯」的。

而從最開始的離不開提詞器和臺本,甚至有點口吃和緊張,再到現(xiàn)在的信手拈來,娓娓道來,在紀錄片中張揚著「自信」與「從容」。

這是成長,也是他們與零跑的雙向奔赴。

圖片

需要補充的是,這樣的「雙向奔赴」或者說這樣的穩(wěn)定,其實在人來人往的「新造車浪潮」中非常罕見。

朱江明說,零跑的研發(fā)團隊就是創(chuàng)始團隊,零跑當下 6 大領域的技術團隊帶頭人,都是在 15 年的時候加入零跑的。

在零跑官方放出對紀錄片的解答視頻中,則有這么一段旁白:

「在全域自研的路上,核心研發(fā)團隊從未離席,每一款產(chǎn)品的背后,都是成百上千工程師的辛苦工作;他們正是零跑的底色。9 年時間,他們一直在幕后。這一次,讓我們看清你們每個人的笑臉。」

圖片

所以,為什么零跑要給幾千名工程師拍一張大合影?

因為是一起創(chuàng)造的驕傲、因為是對彼此同樣的感謝,因為是對未來共同的期待。

最后問一個題:你覺得,跑進決賽圈的零跑,會否如朱江明所言,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智能電動車企?

(完)

來源:第一電動網(wǎng)

作者: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

本文地址:http://autopag.com/kol/258864

返回第一電動網(wǎng)首頁 >

收藏
39
  • 分享到:
發(fā)表評論
新聞推薦
第一電動網(wǎng)官方微信

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

您的詢價信息
已經(jīng)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(lián)系您進行報價!

第一電動網(wǎng)
Hello world!
-->